字級
- 大
- 中
- 小










佛館學術研究有成 首辦學術發展委員會年會
2025-07-23
2024年1月17日,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學術發展委員會正式揭牌,今年首次舉辦年會。7月21日至22日,「佛光山佛陀紀念館2025年學術發展委員會年會」,於佛館五觀堂舉行,近90人參與,標誌著佛館對學術研究的重視及成果。
21日開幕,主辦單位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致詞表示,「研究」是博物館的話語權,博物館應有自己的詮釋。自2011年開館,前10年著重在奠定國際博物館地位,但學術研究其實早應開始。在佛陀紀念館學術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李瑞騰指導下,催生出此次四篇論文發表。
李瑞騰談及學術年會緣起,佛館的展覽擲地有聲,然而這些成功的大展中,主要研究及策畫仍來自外部。如常法師為佛館的永續發展,著手建立研究制度,成立學術發展委員會、聘任學術委員,提昇內部及引入外部的兩邊研究能量,建立學術館員和特約研究員制度。
學術發展委員短講,亞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潘襎,以〈佛教藝術綜合的日常展演─從叩鐘偈談起〉,從佛教藝術的本質、綜合的修行日常性、從四眾日常生活到博物館展演探討。
星雲大師數位人文研究發展中心主任曾淑賢,提到如何兼顧實務與研究,從實務中發現研究題材,善用工作場域資料。
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專任教授廖新田,談「博物館的危機管理與領導」,認為「危機常態化」最重要。處理成功,甚至可成為組織再次成長機會。
學術館員論文發表由李瑞騰主持,妙功法師〈佛陀紀念館佛陀真身舍利深具世界文化遺產潛力之探討〉,以歷史文化意涵、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將佛陀真身舍利奉為鎮館之寶等多方面佐證。妙麟法師〈人間佛教在佛陀紀念館導覽中的呈現:以「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為主〉,闡述導覽作為人間佛教理念的實踐場域。
江婉瑜於佛館任職,劉芝麟為義工,兩人就其接觸及觀察,分別提出新住民義工服務面向,及環境永續議題。
依序由潘襎、李瑞騰、曾淑賢、台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兼任教授張譽騰針對學術館員論文點評。
專題演講第一場張譽騰「博物館大勢觀察」,指出數位科技正在改變博物館,數位科技正在重塑觀眾發現、互動和保留資訊的方式,使博物館更具社會影響力。
第二場李瑞騰「星雲大師文學特展初步構想」,展示內容規畫採複合式的常設展和特展並存。特展主題呼應常設展,例如《無聲息的歌唱》、《玉琳國師》、《海天遊踪》特展,以及人間音緣、星雲大師弟子著作都可成為特展內容。
此次聘任4名特約研究員,以其專業領域做學思歷程分享,提出關於星雲大師和佛教的研究與策展構想。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副教授兼藝術中心研策長陳佳彬,分享從戲劇到人間佛教的跨域實踐。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楊雅儒,提案《玉琳國師》策展。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李欣倫,預計研究方向「《無聲息的歌唱》之文學敘事研究」。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助理教授郭鳳妍,曾於巴基斯坦白沙瓦伊斯蘭學院犍陀羅中心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希望將犍陀羅介紹給大家。
總結由李瑞騰、成功大學副校長陳玉女、張譽騰、曾淑賢、潘襎、廖新田,針對博物館使命、跨域的重要性等提出看法。如常法師感念諸位專家學者都是因著大師的因緣,對大家滿是感謝。
如常法師頒發學術發展委員聘書予陳玉女、曾淑賢、張譽騰、廖新田、潘襎。特約研究員聘書由李瑞騰頒發。
與會有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佛館副館長依潤法師,以及前歷史博物館館長王長華、資深媒體人楊錦郁等。
21日開幕,主辦單位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致詞表示,「研究」是博物館的話語權,博物館應有自己的詮釋。自2011年開館,前10年著重在奠定國際博物館地位,但學術研究其實早應開始。在佛陀紀念館學術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李瑞騰指導下,催生出此次四篇論文發表。
李瑞騰談及學術年會緣起,佛館的展覽擲地有聲,然而這些成功的大展中,主要研究及策畫仍來自外部。如常法師為佛館的永續發展,著手建立研究制度,成立學術發展委員會、聘任學術委員,提昇內部及引入外部的兩邊研究能量,建立學術館員和特約研究員制度。
學術發展委員短講,亞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潘襎,以〈佛教藝術綜合的日常展演─從叩鐘偈談起〉,從佛教藝術的本質、綜合的修行日常性、從四眾日常生活到博物館展演探討。
星雲大師數位人文研究發展中心主任曾淑賢,提到如何兼顧實務與研究,從實務中發現研究題材,善用工作場域資料。
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專任教授廖新田,談「博物館的危機管理與領導」,認為「危機常態化」最重要。處理成功,甚至可成為組織再次成長機會。
學術館員論文發表由李瑞騰主持,妙功法師〈佛陀紀念館佛陀真身舍利深具世界文化遺產潛力之探討〉,以歷史文化意涵、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將佛陀真身舍利奉為鎮館之寶等多方面佐證。妙麟法師〈人間佛教在佛陀紀念館導覽中的呈現:以「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為主〉,闡述導覽作為人間佛教理念的實踐場域。
江婉瑜於佛館任職,劉芝麟為義工,兩人就其接觸及觀察,分別提出新住民義工服務面向,及環境永續議題。
依序由潘襎、李瑞騰、曾淑賢、台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兼任教授張譽騰針對學術館員論文點評。
專題演講第一場張譽騰「博物館大勢觀察」,指出數位科技正在改變博物館,數位科技正在重塑觀眾發現、互動和保留資訊的方式,使博物館更具社會影響力。
第二場李瑞騰「星雲大師文學特展初步構想」,展示內容規畫採複合式的常設展和特展並存。特展主題呼應常設展,例如《無聲息的歌唱》、《玉琳國師》、《海天遊踪》特展,以及人間音緣、星雲大師弟子著作都可成為特展內容。
此次聘任4名特約研究員,以其專業領域做學思歷程分享,提出關於星雲大師和佛教的研究與策展構想。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副教授兼藝術中心研策長陳佳彬,分享從戲劇到人間佛教的跨域實踐。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楊雅儒,提案《玉琳國師》策展。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李欣倫,預計研究方向「《無聲息的歌唱》之文學敘事研究」。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助理教授郭鳳妍,曾於巴基斯坦白沙瓦伊斯蘭學院犍陀羅中心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希望將犍陀羅介紹給大家。
總結由李瑞騰、成功大學副校長陳玉女、張譽騰、曾淑賢、潘襎、廖新田,針對博物館使命、跨域的重要性等提出看法。如常法師感念諸位專家學者都是因著大師的因緣,對大家滿是感謝。
如常法師頒發學術發展委員聘書予陳玉女、曾淑賢、張譽騰、廖新田、潘襎。特約研究員聘書由李瑞騰頒發。
與會有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佛館副館長依潤法師,以及前歷史博物館館長王長華、資深媒體人楊錦郁等。
最新消息
鳳山講堂好苗子幸福學堂親師座談 攜手培植五育均優幼苗
2025-08-13菲律賓光明大學專題講座 啟發人生智慧與價值
2025-08-13南華大學招生亮眼 註冊率百分之96點1
2025-08-13洛杉磯醫療講座 控制預防「沉默的威脅」
2025-08-13佛光大學實習生圓滿返台 萬年寺送誠摯祝福
2025-08-13慧心傳道覺有情 深耕行佛40載
2025-08-13雲水書車共識精進營 珍惜因緣得來不易
2025-08-132025大墩美展文化交流展 中天寺展覽館開幕
2025-08-13魏碑風骨筆筆生輝 金剛寺書法研習沉澱心靈
2025-08-13盧秀燕率團隊巡禮中天寺 推崇五和創造人民幸福生活
2025-08-13
相
關
消
息